Tuesday, February 17, 2009

嚴慶 : 沖突與治理——民族政治學視角的管窺 (Guest Talk @ 2/21)

主講: 嚴慶
時間:2月21日(星期六),2-4:30pm
地點:RLM 7.116
題目: 沖突與治理——民族政治學視角的管窺


民族沖突是影響一個主權國家內部穩定和世界政治格局的焦點和熱點問題。

民族自決把民族的政治理想指向"一族一國",而現代多民族國家為了維護和捍衛主權則采用不同的治理方式,進行民族國家建構,指向"一國一族"。於是民族與國家之間就存在潛在的邏輯沖突。

但由於民族和國家在不同時空的組合特點不同(既有次生民族國家,又有原生組合型多民族國家),因而民族沖突的特點和治理方式也具有差異性。象中國、俄羅斯、印度這些原生多民族組合型國家容易發生民族與國家之間的沖突。而移民國家主要是文化、種族沖突和原住民的訴求問題。民族與國家沖突的規模和程度,是民族與國家各自實力的博弈,也是各種變量綜合互動的結果。

解決沖突的邏輯在於民族與國家雙方的妥協程度。民族自決"一族一國"的理論業已"江郎才盡",因為這與現代化市場經濟、全球化、人口流動的趨勢相悖;而絕對的國家利益至上、"一國一族"又與民族民主化的潮流相逆。"民族多元,主權一體——多民族國家的合理性"與"政治一體,文化多元——民族發展的合法性"將是一種選擇,公民認同高於民族認同,民族文化化是一種取向。我主張的觀點是強調多民族國家治理的責任、職能與功效,國多家民族治理的弱化和失位將是國家的解體,如果主體民族民族主義過強,結局將是民族戰爭。

本人認為"腐敗"和"民族"是現今和未來中國發展的頑疾。而在民族治理方面,傳統區域附著型組合結構正在轉向個體流變融合型結構,民族治理的理路落後於民族社會發展實際,需要進行治理矯正。經濟發展要發展,但並不能完全解決民族問題,甚至會加劇民族問題。國家民族治理更須社會化(與部門化相對)、具體化(與簡單化相對)、微觀化(與表面化相對)、綜合化(與片面化相對)。

西藏問題的實質是宗教影響與部分群體的國家認同弱化的問題。通過"價值累加理論"和"個體社會越軌理論"分析,其可能引發的沖突是點式的、暴力的。國家控制(force control, police control, identity control)將是一種選擇。




嚴慶,副教授,中國民族教育學會理事。1992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留校任教於附屬西藏學校、附屬民族學院,先後從事政治、美學、書法課程的教學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2007年獲法學碩士學位,並開始在中央民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民族政治學、民族理論與政策、民族教育。